10月24日,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烟台召开2014年工作会议暨“法治中国建设与法学教育改革”论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副主任委员王利明、姚建宗、夏锦文、付子堂,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李树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法学院的近3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集中讨论了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专业背景与水平要求、教学条件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并取得了广泛共识。
论坛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法学教育治理体系创新、法律职业化建设与司法考试制度改革、四中全会与法治中国建设和法学教育改革等三个方面开展了讨论。
徐显明会长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四中全会与法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法学学科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应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法学理论体系,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要组织编写并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学类专业核心教材,并纳入司法考试必考范围,要推动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并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要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要突出法学教育的“质量导向”和“职业导向”,实现法学教育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转型,要确保法学教育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引下再上新台阶。
刘贵芹副司长在会上发表了演讲,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教育部将针对高等法学教育如何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教学指导性意见,并适时召开“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高等法学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此同时,教育部要修改完善并适时下发法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确保这一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法学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朱景文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