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讲座主讲人罗翔教授为北京大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
讲座伊始,王飞跃院长首先表达了对罗翔教授莅临的热烈欢迎,并对本次讲座的主题进行初步介绍。现场的同学们难掩喜悦、掌声雷动。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罗翔教授由人们容易混淆的“罪刑法定”与“罪行法定”的两个概念切入,并以经典的“王鹏鹦鹉案”为例,讲述了“买卖红领绿鹦鹉是否构成犯罪”这一法律问题。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科学严谨的举证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刑法的独立性和补充性,从而更加全面的加深了对刑法的认识。
紧接着,罗翔教授以国际法与我国法关于红领绿鹦鹉的划分名录的不同为依据,判定饲养红领绿鹦鹉是否属于刑法领域犯罪,由此向我们讲述刑法的独立性与刑法的补充性。
随后,罗翔教授从国家规定、国家相关规定与非法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形式判断问题。罗翔教授将案例与法律解释结合,深入浅出,让在场各位受益匪浅。实质判断方面,他从行为无价值(规范违反说)与结果无价值(法益侵权说)两个维度讲述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关系。同时,他也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入罪标准的的变化讲述了我国法律的进步。
最后,罗翔教授回归讲座伊始的红领绿鹦鹉案,针对它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保护的动物,罗翔教授认为刑法的最终目的是:以刑去刑,不战而屈人之兵。观众提问环节,现场同学积极举手。针对同学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触犯冷僻法律而误入犯罪”的问题中,罗翔教授始终坚持刑法是最低的道德标准这一观点,认为不应将日常举动轻易上升刑事评价,引发在场师生们的强烈共鸣。而在“ChatGPT会部分或全部取代法律的相关职业”问题上,罗翔教授认为,人们无需恐慌,毁灭人类的从来不是科技,而是人心。引起全场观众的热烈鼓掌。
本次讲座,罗翔教授通过多个案例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刑法的了解,更深层次的向同学们展示了法理不外乎人情的一面,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如今的时代,需要法律去捍卫正义与公平,更需要法律去温暖苦难与伤痛。公理之下,正义不朽。希望新时代的政法青年将政情法意传递到每个需要的人的心里。就如罗翔教授曾说过:“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